携手半世纪 金婚甜如蜜

发布时间:2025-10-28 09:00:26 湖北省神农架天昊机械有限公司

本文转自:生活报

冰城6对耄耋老人举行浪漫纪念礼

携手半世纪 金婚甜如蜜

生活报讯 (记者于海霞 文/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重阳节前夕,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民政局27日携手在安康社会福利院举办“情暖金秋·爱传世代”金婚纪念礼。此次活动专为6对相守半世纪以上的“金婚”“钻石婚”耄耋老人量身打造,用一场庄重而温情的仪式,致敬他们跨越岁月的爱情与陪伴。

盛装打扮 补拍结婚美照

当天一早,安康社会福利院的活动现场已布置妥当,红色的装饰元素与温馨的灯光交织,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82岁的杨宪福大爷和老伴李滨兰是最早到场的一对。刚一坐下,两人便迫不及待地穿上工作人员递来的红色唐装喜服,“你看这盘扣多精致,结婚那时候哪有这么好的衣服。”老两口一边整理衣物,一边感慨道。在化妆师的精心打扮下,李滨兰奶奶的头发梳得整齐光亮,脸上抹了淡淡的胭脂;杨大爷经过梳妆打扮,精神头也更足了。

面对镜头,杨大爷紧紧牵着老伴的手,笑容憨厚而灿烂。“快,赶紧照张相发给孩子们看看,让他们也高兴高兴。”李滨兰奶奶凑到手机前,仔细看着刚拍好的照片,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欢喜。谈及携手走过55年的婚姻秘诀,杨大爷认真地说:“哪有什么复杂的道理,就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别较真、不钻牛角尖,她让着我点、我体谅她点,再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李滨兰奶奶在一旁连连点头,补充道:“年轻时他在外打拼养家,我在家操持家务,各守本分,互相心疼,这日子就安稳了。”

温情讲述 回忆浪漫点滴

9时30分,悠扬的乐曲缓缓响起,金婚纪念礼正式拉开帷幕。6对老人身着唐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步入会场,老人们虽步履稍缓,却个个精神矍铄,彼此紧握的手从未松开。

老人们轮流上台,用略带沙哑却充满温情的声音,讲述着他们相识、相知、相守的过往。他们有的是经人介绍一见钟情,有的是同事相处渐生情愫,每一段故事都朴实无华,却字字句句透着真诚。从“林定此生,安守玉宁”的青年誓言,到“珍守允诺,彬伴桂年”的六秩相守,每一对老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厚重的家庭史诗。

6对老人中,婚龄最长的是徐文科爷爷和伊乃清奶奶,今年是他们的六十一载“钻石婚”。工作人员特意为两位老人准备了“情侣款”红围巾。徐爷爷今年89岁,因年事已高,语言表达有些吃力,但自始至终都紧紧拉着伊奶奶的手。伊奶奶今年87岁,思路清晰,说起两人的故事,眼里满是光芒。“年轻时有个歹徒抢我的包,他二话不说就冲上去跟人搏斗,那时候我就想,这个男人靠谱,能托付一辈子。”

谈及日常相处,伊奶奶笑着说:“我爱吃素,他爱吃肉,但我们从不勉强对方。过日子,不就是你迁就我一点,我适应你一点嘛。”话音刚落,徐爷爷转过头,用温柔的眼神看着伊奶奶,轻轻点了点头,仿佛在回应着老伴的话——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足以读懂彼此。

颁证献花 让爱历久弥坚

颁证环节是本次纪念礼的核心环节,也是最令人动容的时刻。受邀而来的嘉宾们依次走上台,为每一对“金婚”“钻石婚”夫妇颁发精心制作的金婚纪念证书和一束束娇艳的鲜花。每一对老人接过证书和鲜花时,都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脸上满是自豪与感动。

最特别的环节,当属为邹淑兰、张云风二位老人补领具有法律效力的结婚证书。这两位老人于1966年11月21日登记结婚,这个日子他们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条件差,结婚证就是一张薄纸片,后来不小心弄丢了,心里一直觉得是个遗憾。”邹奶奶说。

当哈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将崭新的红色结婚证郑重地递到两位老人手中时,邹奶奶颤抖着双手接过,翻开证书,看着上面自己和老伴的照片,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张爷爷也红了眼眶,轻轻帮老伴拭去眼泪,声音哽咽。“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补上结婚证,真是圆了我们一个心愿。”随后,张爷爷为活动送上的“爱在尔滨”书法作品,字迹苍劲有力,一笔一划都饱含着对这座城市的感恩,以及对老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意。

传承美德 学会责任担当

11时许,纪念礼接近尾声。“看镜头,笑一笑!”随着摄影师的口令,老人们脸上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镜头定格了这一幸福的瞬间。老人们拿着纪念证书和鲜花,互相交流着内心的喜悦,并通过手机和家人一同分享这一幸福时刻。

哈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传统内涵与“婚姻家庭价值传承”巧妙结合,不仅为老人们打造了一场难忘的金婚纪念仪式,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也通过老人们的真实故事,向全社会传递“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婚姻家庭观。“这些老人用半个多世纪的相守,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和家庭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一代学习老一辈的爱情智慧和家庭担当,让更多家庭拥有长久的幸福。”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