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夹在老妈和老婆之间,怎么平衡?

发布时间:2025-10-31 09:00:26 湖北省神农架天昊机械有限公司

【文/ 陈辉】

人们容易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老漂家庭中难相处的只是婆媳关系,其实亲子关系同样面临一些隐性或显性的矛盾。婆媳关系中所涉及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问题,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存在。

与婆媳矛盾不同的是,亲子之间因为有共同的先在情感基础,所以有些问题好沟通,有时即便有些不愉快,也能很快好起来,容易消除心理芥蒂。这也正是许多女性希望自己父母给自己带孩子的原因。但事情都是两面的,这种先在的情感基础,有时也会带来更为紧张的情绪。

一些男性表示,有些问题并不是他和母亲的直接矛盾,而是由家中婆媳矛盾引起的。许多老漂家庭都是这样,男性处在妈妈和妻子之间,受了许多夹板气。

首先,母亲向儿子数落儿媳妇的缺点、错误,或直接告儿媳妇的状,但儿子没有积极回应,甚至怼母亲,引发母亲不满,出现母子矛盾。

许多婆婆虽然和儿媳妇没有正面冲突,但是心里存了许多不满,针对一些看不惯的事情,很想和儿子说一说、吐苦水。这样一种倾诉机制,有利于老人缓解心理压力。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儿子只在刚开始时保持倾听姿态,安慰母亲,当这种倾诉变成日常、频繁发生的时候,儿子对母亲唠叨的敏感度就会降低,倾听中的感情投入减少,回应效果变差。毕竟这些事情往往是重复的,比如儿媳妇买衣服多、花钱不知道节省。母亲反复说,儿子也听烦了。有时儿子也许从内心深处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严重问题,还可能质疑母亲的说法,从而在母子之间爆发争吵。

在老漂家庭里,母子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

例如,西安的龚先生告诉笔者,当母亲向自己抱怨妻子买化妆品太贵时,他经常告诉母亲,别人家的儿媳妇用的都是这么贵的,有的都上万元。有时候龚先生也会和母亲说:“她都是花自己的钱,您就别操心了。”母亲听到儿子这样说,往往就不会再说什么,但感觉受了委屈。这种委屈情绪,有时强于婆媳矛盾引发的情绪,母亲可能更生儿子的气。(访谈案例编号C004)

其次,母亲在婆媳关系中积攒了很多不满,但是又不能和儿媳妇发火,只能把火发到儿子身上,通过向儿子撒气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这种迁怒机制,使儿子成了替罪羊。有时儿子都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就无缘无故被母亲训了一通。

迁怒机制发挥作用的深层原因在于,母亲和儿子发火吵架,虽然儿子不高兴,但母子连心,儿子也不会说母亲太多。即便儿子生气,过几天就好了,儿子不记妈妈的仇。如果换成儿媳妇,婆婆通常不敢直接发火,害怕场面失控,不好收场。一旦儿媳妇不高兴,很长时间都难以缓和。可见,正是深层次的亲子信任,让母亲敢于通过迁怒的方式来释放心中不满情绪。迁怒并不会经常发生,往往都是婆婆忍无可忍之后的一种心理救济策略。

最后,母亲通过批评训斥儿子,树立家庭权威,震慑儿媳妇。婆媳相处过程中,关系比较微妙,有些问题不好直接和儿媳妇说,说轻了,可能没力度;说重了,又影响婆媳关系,不利于家庭团结。一些婆婆就当面说一些话给儿子听,其实也是同时说给儿媳妇听。

例如,佛山的张女士就用过这个策略。晚餐时,当儿子评价母亲做的某个菜不好吃时,母亲脸一沉,立刻就回应:“不好吃,以后自己做。”母亲一句话,就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告诫儿子不要挑剔。有了这个态度,日后类似的话,儿媳妇就不会轻易说出口。

亲密关系中,往往存在一种“势”,可以理解为一种气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势能。当一组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具有了这种“势”时,就能无形地影响日常互动中的行为倾向和心理边界。调研发现,那些敢于当着儿媳妇面训斥儿子或向儿子表达不满的婆婆,也会被儿媳妇报以更多尊敬或忌惮。当然,“势”的大小也要适度,过犹不及,如果母亲过度训斥儿子,反而会削弱儿子的权威,不利于儿子、儿媳妇相处。

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又有几个子系统,如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系统中一个子系统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子系统的变化。婆媳矛盾中婆婆处于弱势时,就会向儿子寻求支持。有的是希望从儿子那里获得安慰。有的则希望儿子为自己撑腰,给婆媳关系评理,甚至主持婆媳关系的公道。

正因为如此,身处婆媳矛盾中的男性,会面临来自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双方都会从他这里寻求支持。这让他左右为难,有时会听到来自母亲和妻子的针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描述和解释。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婆媳关系中男性的角色冲突。这是一个双重关系系统,一个是母子系统,另一个是夫妻系统。当男性在两个系统中都具有主导性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应对婆媳矛盾。

宁波的申先生,很少因为家中的婆媳矛盾而烦恼。他说自己的策略是:当婆媳之间因为一些事闹得不愉快时,他并不是两边安慰,而是两边批评,说妻子的不是,再说母亲的不是。他说自己之所以敢“各打五十大板”,是因为自己能hold(控制)住。自己在整个家庭关系处理中具有主导权。所以,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母子关系,他都能妥善处理。(访谈案例编号C059)

大多数男性并没有申先生这样敢于批评母亲的胆量。更大比例的男性在面临母亲唠叨妻子时,会选择倾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母亲的不良情绪得到一些释放。问题在于,一旦母亲想从儿子这里获得持续支持,就会有更多的期待。如果儿子不能持续做出积极回应,那么母亲就会失望,婆媳关系很可能转化为亲子矛盾,母亲埋怨儿子不理解自己,抱怨“儿子白养了”,责怪儿子是“妻管严”,骂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

如果男性迫于内心压力或母亲压力而一边倒地支持母亲,那么同样会引发夫妻关系的紧张,被妻子称为“妈宝男”。所以,老漂家庭中男性最稳妥的策略是两边平衡,而不是两边讨好,更不能一边倒。平衡的关键技术在于,当母亲和媳妇都向自己抱怨时,都要表现出积极倾听的姿态并恰当响应。

许多老漂家庭中的年轻男性,善于在婆媳关系中充当和事佬、传声筒,有时也充当防火墙和灭火器。所谓和事佬,即在母亲和妻子共同在场的时候,能够见机行事,尽可能打圆场,化解矛盾。所谓传声筒,就是要学会传话,婆媳不方便直接沟通的,自己帮助转达。例如媳妇对老人带孩子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就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和母亲说,这样能避免引发婆媳直接交锋。所谓防火墙,就是当母亲和媳妇都对对方有看法时,男性要起到缓冲作用,不能直接传递负面评价和情绪。所谓灭火器,是指在婆媳有正面冲突的时候,男性要尽可能控制局势,安抚情绪,避免矛盾扩大。

两个案例都涉及两代人生活中的矛盾摩擦,都集中表现为母子矛盾。案例一中的母亲更乐意让儿子来担任儿媳妇的发言人,虽然老人知道儿子的许多想法都来自儿媳妇,但是经过儿子的转述,许多情绪都被过滤掉了,内容也更容易入耳。案例二中虽然母亲也生儿子的气,但是可以更快恢复关系,通过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老漂家庭中,婆媳关系压力会传导给亲子关系,男性夹在中间,特别考验关系处理能力。如果婆媳关系中母亲相对弱势,那么男性安抚母亲、回应母亲情感需要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老漂家庭研究中,不能孤立分析婆媳关系,一定要同时考察母子关系,关注男性在平衡婆媳矛盾时的关键作用。唯有此,才能更多地理解家庭内部关系的矛盾运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